娱乐知识|清明节是谁的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与谁有关


清明节叫什么节日 清明节(别称:踏青节 , )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 日期一般在公历4月5日 。 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 , 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 。 每年一到清明节 , 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 , 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 , 纪念战斗英雄 。 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 。

清明节 ,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 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 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 , 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 , 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 扫墓 , 即为“墓祭” , 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 春秋二祭 , 古已有之 。 清明节历史悠久 , 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 , 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 , 一是天地信仰 , 二是祖先信仰 。 据考古发掘 ,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 , 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 , 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 。 “墓祭”礼俗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 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 。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 , 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 。 清明节俗丰富 , 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 , 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 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 , 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 , “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 经历史发展 , 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 , 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 , 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
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清明 , 二十四节气之一 , 春季的第五个节气 。 太阳到达黄经15° , 便为清明 。 清明时 , 气清景明 , 万物皆显 , 因此得名 。 清明 , 既是节气 , 又是节日 。 节气的清明 , 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 , 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 。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 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 中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驽;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 , 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 , 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 , 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 到了清明 ,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就不冷了 , 进入到春季 。 但此间的天气 , 南方与北方好似两重天 , 北方干燥少雨 , 南方湿润多雨 。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 , 清明一到 , 气温升高 ,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 故有“清明前后 , 种瓜种豆” 。 “植树造林 , 莫过清明”的农谚 。 清明的主要习俗有:禁火、扫墓、踏青、蹴鞠、插柳等 。
清明节是传统的节日 , 清明节是哪一天? 为了纪念介子推 。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 , 又名介之推 , 后人尊为介子 , 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 , 生于闻喜户头村 , 长在夏县裴介村 , 因“割股奉君” , 隐居“不言禄”之壮举 , 深得世人怀念 。 死后葬于介休绵山 。 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 , 遂改绵山为介山 , 并立庙祭祀 , 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 , 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
人物生平
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 , 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王位 , 就设计谋害了当时的太子申生 , 太子申生被逼自杀 。 申生的弟弟也就是公子重耳 , 成为了骊姬最大的眼中钉 , 欲除之而后快 。 为了躲避杀身之祸 , 公子重耳只能逃到其他国家避难 , 介子推就是追随公子重耳逃亡的人之一 。

推荐阅读